有人研究,人要死了的话,最后一条经脉就是肝经,所以人要死的时候有一个相就叫做撒手而去,因为肝经的力量全都表现在握力上,当你的手指握力出现问题的时候,实际上都是肝经出问题。当人死的那一瞬间,手肝经那个气彻底散掉。人死的时候不管他死前握得多紧,在死的那一瞬间,他的手也就散开了。所以你有没有握力就是你的肝气足不足的问题。当你在为难之际,第一件事要把手握固住。这儿掐住很重要,这儿掐住以后你能定住心神,出现危险状态时,有的人就会不自觉攥拳头。 还有就是我们的手心经常出汗,这是心包经的问题,人一紧张手“呼呼”出汗,实际上就是你的心包不敛,就容易老出汗。这是心包经的问题。 “弱而能言”,这个言就一定是有逻辑的,小孩子说的话和大人说的话是不一样的。比如说从明天或者从现在开始,你们把所说的话录下来,就会发现几乎都是没有用的话,全部都是废话。比如早上有人起来了,你问他:你起来了?你吃了吗?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的话都是没有用的话,可是小孩子说的话就会问一些根本的问题,比如他会问:妈妈,我从哪里来?”这是二十世纪没有办法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:第一,我是谁?第二,我从哪里来?第三,我到哪里去?什么时候你会想这个问题,你就进入到一个哲学的层面了。 2、黄帝问生死 《黄帝内经素问》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,那么天师就是歧伯。为什么用春秋代表一年?孔子为什么写《春秋》而不写《冬夏》?冬是阴多阳少,夏是阳多阴少,而春秋则阴阳平衡。黄帝这样问天师:古代的人过了100岁身体还是很好,现在的人怎么过了半百就不行了?这一点放在现在来讲都不是过时的问题。古代人认为人的寿命是有限定的,古代人下寿80,中寿百年,上寿120岁。为什么现在的人活不到那么老?到底是怎么回事?那么,懂得道的人,发于阴阳,合于术数,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。这个术数到底是什么?实际上人体的生长,比如我们脊柱的发育跟24节气是有关系的。春分的时候,从医学上讲气基本上腰那里了,中国古代有专门的24节气的功。这就是和于术数,然后就是饮食有节。起居有常就是起居要有规律,还有“不忘劳作”,就是不胡来,因此就可以形神合一。现在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的?“以酒为浆”。它是什么呢?实际上酒在古代还是可以治病的,而酒是在治病的时候才可以喝,而这个酒是自己酿造的米酒。古代的药充其量用到了醪糟,它可以补血。现在的人处于一个纵欲的阶段,根本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,“以妄为常”,喝醉了以后来行房事,用自己的欲望来耗干自己的精。举个例子,有的人天天出去找姑娘,而有的人觉得我又没有出去找姑娘,我只是天天想的话应该是不耗精,但在中医里没有做,只想的话,对身体的损害更大,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想都不要想。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“法于阴阳、和于术数”。 3、人为什么会得病——习性造病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得病是遗传的,我爸爸有心梗,我妈妈有糖尿病,因此我遗传了。我觉得首先他是犯了我们所说的大忌,就是不孝,说遗传的话是很不孝顺的。但是你为什么会和你父母得一样的病,实际上是生活习性、秉性和父母太像了。总而言之,父母的生活会影响到儿女的生活,这样你自己的处理方式,你的价值观、人生观会发生一些问题,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你的病,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归罪于遗传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明确告诉大家习性造病。 上古天真论(二)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谓之: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. 是以: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. 是以: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、智、贤、不肖,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。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也. 大道总纲 --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 脏腑本性--也是人性所不及 1、大道总纲——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 古人有一句话非常有名,叫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大家天天背这一句话就可以治三分之一的病,如果能做到就百分之百不得病。恬淡虚无是方法,真气从之是习性,精神内守是境界,病安从来是目的。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。某位专家天天讲励志的东西,说要有一颗淡定的心,你天天拿杯子手都是抖的,怎么来淡定?身体不好,别谈淡定的问题。说一句实在的话,我们没有办法比修为,所以不要轻易地谈淡定。想不得病的话,就要修炼自身。光是身是不够的,还要心。谈到恬淡虚无,如你虚不下来怎么办?眼不见心不乱。现在老太太得的毛病全是多管闲事得的病,所以老太太找我看病,我就说:“你能不能不管那么多事?”她说:“我不能不管。”那这病没法治了。于是她最后只剩下一件事,就是折磨自己的老伴,然后这种老太太的老伴,满脸褶子,痛苦万分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老伴也了解你,可以让着你。所以恬淡虚无太难了,大家尽量地去做到,我不是要求大家必须做到,我自己都恬淡不下来,我凭什么要求你们?但是告诉大家纲要。 下面就解释,怎么去行这个纲要。《黄帝内经》妙就妙在这儿了,因此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”,心要安定下来,不畏惧什么,心内定,让自己的身体经常活动着点,但是不要疲倦,你记住,恬淡虚无的本质并不是让你一动不动,成木头了。恬淡真正不动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心,就是动脑动体不动心,一动心则五脏俱焚。 2、脏腑本性——也是人性所不及 《黄帝内经》让大家跟身体学,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脑子是很聪明,但是你不知道,我们身体最聪明的是五脏六腑,身体比大脑更聪明,身体累了知道疼,你大脑知道什么?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,实际上这些都在告诉你一句话:你该歇着了,这都是人体自保功能的体现。所以各从其欲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故“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”。人体的本性绝对不能乱来,要“乐其俗”。在中国管理学上重要的一点就是叫做守时和守位。 我们人性远远做不到“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”。目是肝的表现,眼睛是肝的表现,肝涉及到人体的灵魂的问题。所以看得多了,心就乱了,人就散了。看古代的养生就是眼常闭。“淫邪不能惑其心”,他们都合乎于他们本身的道,所以能“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”。
8/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|